ued体育-伊万科维奇卸任中国男足主教练,足协启动新帅遴选程序

 admin

 2025-08-14

       

 20

中国足球再次迎来重大人事变动,据中国足协官方消息,克罗地亚籍教练伊万科维奇(Branko Ivanković)将不再担任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主教练一职,这一决定是ued体育在双方协商后达成的一致意见,标志着伊万科维奇短暂执教生涯的结束,也意味着中国男足即将开启新一轮的重建工作。

伊万科维奇执教回顾:短暂任期与未竟目标

伊万科维奇于2023年初接掌中国男足帅印,其上任被寄予厚望,作为曾带领伊朗国家队打入2006年世界杯、并率领山东鲁能夺得中超冠军的资深教头,他的战术素养和亚洲足球经验被视为中国男足冲击2026年世界杯的重要保障,其执教期间的成绩并未达到预期。

伊万科维奇卸任中国男足主教练,足协启动新帅遴选程序

在伊万科维奇任内,中国男足共进行了15场正式比赛,取得6胜4平5负的战绩,尽管在世预赛亚洲区36强赛中勉强晋级18强赛,但球队在关键战中暴露出的战术僵化、临场调整迟缓等问题引发广泛争议,尤其是在与日韩等亚洲一流强队的交锋中,中国男足仍显实力差距,未能实现“缩小与亚洲顶级球队差距”的既定目标。

伊万科维奇卸任中国男足主教练,足协启动新帅遴选程序

下课原因:成绩压力与战术分歧

多方消息显示,伊万科维奇的下课并非突发决定,足协高层对其执教能力的评估持续数月,最终因以下关键因素做出换帅决定:

  1. 成绩未达预期:尽管晋级世预赛下一阶段,但比赛内容缺乏说服力,尤其是面对东南亚球队时多次陷入苦战,暴露了球队攻防体系的不足。
  2. 战术适配性问题:伊万科维奇坚持的4-2-3-1体系被批评未能充分发挥归化球员作用,且对本土年轻球员的培养进度缓慢。
  3. 更衣室管理争议:有媒体报道称,部分国脚对训练强度和战术安排提出质疑,导致队内氛围紧张。

中国足协在公告中感谢伊万科维奇的付出,并强调“双方因发展方向差异友好分手”,伊万科维奇本人则通过社交媒体表示:“感谢中国足协的信任,祝愿中国足球未来一切顺利。”

继任者猜想:本土or外教?

随着伊万科维奇的离任,中国男足新帅人选成为焦点,目前足协已成立选帅小组,据知情人士透露,候选名单可能包含以下方向:

  • 外籍名帅:包括前韩国队主帅保罗·本托、曾执教中超的奥拉罗尤等熟悉亚洲足球的教练。
  • 本土教练过渡:如现任U23国奥队主帅成耀东或女足前主帅贾秀全,可能临时带队至18强赛开赛。
  • 归化教练模式:足协不排除启用具有中超执教经验的外籍教练,以快速适应现有球员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足协此次选帅将重点考察候选人对中国足球现状的认知以及青训衔接能力,而非单纯追求短期成绩。

球迷与专家反应:期待改革而非“换帅循环”

伊万科维奇的下课引发球迷两极评价,部分球迷认为其执教能力有限,换帅是必然选择;另一部分则担忧频繁换帅会加剧球队动荡,足球评论员马德兴指出:“过去十年,中国男足已更换8任主帅,但始终缺乏长期规划,新帅必须得到至少一个世界杯周期的支持,否则换汤不换药。”

前国脚范志毅在直播中呼吁:“请给教练时间,更要给足球改革时间,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体系,不是救世主。”

未来挑战:18强赛与长期重建

新帅的首要任务将是带队征战2026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8强赛,根据赛程,中国队可能遭遇日本、伊朗、澳大利亚等强队,出线形势严峻,如何整合归化球员(如费南多、蒋光太)与本土新秀(如陶强龙、艾菲尔丁),构建更具竞争力的阵容,将是新教练组的核心课题。

长远来看,中国足协需反思主帅更迭背后的系统性短板,青训断层、联赛竞争力下降、国脚选拔机制等问题若不能解决,任何名帅都可能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

伊万科维奇的离开,标志着中国男足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无论是选择外教的国际视野,还是本土教练的务实风格,唯有将选帅与足球体系改革同步推进,才能真正摆脱“重复试错”的怪圈,对于球迷而言,等待的不仅是一位新主帅,更是一个清晰可见的未来。

评论